071. 在没有共识的时代,聊聊记录的意义
Fetch error
Hmmm there seems to be a problem fetching this series right now.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March 17, 2022 08:18 ()
What now? This series will be checked again in the next day. If you believe it should be working, please verify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includes actual episode links. You can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immediately fetched.
Manage episode 282880171 series 2797810
整整一年前,武汉封城。做这期节目是我这一年来挥之不去的执念,但从来没有想好要怎么去聊。好在同是武汉人的朋友 Danielle 有丰富的在场经历,在封城期间做了很多一手记录,她最近的感受和思考也给我带来启发。
2020年初,Danielle 在总结自己痛苦的2019年的时候说:「2020年不会更好,有更多的历史性时刻等着我们去见证。」没想到一语成谶,她成为武汉封城76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就这么开始拍起来了。
这场瘟疫是我们这代人从没经历过的大灾难,它突如其来,甚至我们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我们无法对自己的生活做什么规划,大部分人只能随波逐流。
后疫情时代,没有共识越来越成为共识。而记录的意义,可能不仅仅停留在「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经历了这一切之后,Danielle 觉得,记录还应该是理解他人,以及理解自己的过程。
嘉宾:
Danielle
制作/主持:
科长
聊到的话题:
Part 1
1. 武汉封城前后;
2. 走出门,开始拍纪录片;
3. 收养一只流浪猫;
4. 与家人相处的变化;
5. 解封后,带着滤镜看武汉;
Part 2
6. 一年之后的反思与遗憾;
7. 回访带来的二次伤害;
8. 那些走不出来的人;
9. 无法规划的生活;
10. 如何与不安相处?
11. 记录的意义是什么?
12. 时间会抹平一切吗?
Part 3
13. 在没有共识的后疫情时代,如何自处?
受访者征集:
Danielle 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武汉疫情的口述史计划,同时拍摄一部关于失亲者借助宗教走出心理创伤的纪录片。如果有愿意接受采访的武汉疫情亲历者,或对纪录片主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联系她的微信公众号:stragglerD
Show Notes:
1. 题图是2020年9月的汉口江滩,Danielle 拍摄;
2. 开场曲和插曲是电影《无依之地》配乐、意大利作曲家 Ludovico Einaudi 的钢琴曲 Oltremare;
3. 结束曲是白纸扇乐队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方舟二号》,独自在北京隔离的主唱兼键盘手陆炎和被困在武汉的吉他手谭超、程序员黄政远程合作完成;
4. 节目里提到与疫情有关的纪录片是《76天》(吴皓/陈玮曦)、《武汉日夜》(曹金玲)、《武汉工厂》(周浩);
5. 提到的其他纪录片/剧情片有《少年小赵》(杜海滨)、《杀马特我爱你》(李一凡)、《无依之地》(赵婷)、《寻梦环游记》(Lee Unkrich);
6. Danielle 提到的书籍有《鼠疫》(Albert Camus)、《巨浪下的小学》(Richard Lloyd Parry);
7. 节目提到的报道包括《武汉“封城”的第一天》《确诊名单外的死亡患者》《武汉作为“朋克之城”:自由的头脑如何面对瘟疫、谎言与封城》《疫情中的失亲者:世界向前跑,他们留在了原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75 епізоді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