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禪修 十二緣起 (四十三)
MP3•Головна епізоду
Manage episode 416327292 series 3276337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止觀禪修 十二緣起 (四十三) 愛緣起支 定覺法師 古印度當時,有很多不同的見解,各外道皆妄執各自的見解如瞎子摸象。所以佛教建立緣起正理,糾正他們對真理的錯誤執著。並依十二緣起中的愛緣起支,建立三世緣起正理。 佛教的緣起正理,否認「自我靈魂」的存在,但佛教並不否認生命的相續,業果的循環的確是有。並依過去愛、取緣起支(無明緣起支),來熏習過去的有緣起支(行緣起支),來建立第一重過、現生緣起。同理,我們依現在的無明緣起支(愛、取緣起支),來引出現在的行緣起支(有緣起支),來建立第二重現、未生緣起。 所以外道的「常」,及外道的無因論者,抹煞一切因果的關係,同樣不正確。 外道所說的自性等,是常住不變的法,常住不變的東西,又怎可變突然變化為諸法的因呢?如吠檀多哲學的「實我」論,主張梵我 為宇宙的實體。梵即我,我即梵,由小我的解放,而融合於大我,於是就產生唯我論。據唯我論者說:一切唯如是梵我的顯現,我就是萬有的本質。 勝論派也認為事物的產生是由許多因素和合而實現的。果在產生前不存在於因之中。果雖然由因聚合而成,但因與果在表現形態等許多方面是不同的,所以因與果在本質上不同,這就是他們的因中無果論。 佛教說緣起,由於有愛緣起支的種種雜染,過去的因位識成為能生種種法的果位識,所以並不是獨一因所生,更不是無因生,是依賴眾緣和合而起,不同於外道所執的。 所以一眾外道的妄執,如瞎子摸象一樣。有從未曾見過象的人,被牽往大象處觸摸認識。摸後,摸著「象鼻」的瞎子說:「象如犁柄」;摸著象「牙」的瞎子說:「如杵」;摸著象「耳」的瞎子說:「如筲箕」;摸著象「足」的瞎子說:「如臼」:摸著象「尾」巴的瞎子說:「如帚」;摸著象「脊梁 」的瞎子說:「象如石山」。 這些瞎子,各就他自己所觸到的,以為是象的全體而瞎說,這是極大的錯誤!同樣,那些不明十二緣起中,由愛緣起支觸發的「二種緣起」,便會生起種種妄執 ,諸如「自性為第一因」、「因中有果」、「因中無果」…,與瞎子一樣的錯誤。因為從來沒有認識過諸法從緣起的正理,所以又稱為「無明生 盲」。 萬物從緣起,簡單來說,「因位識」被熏習成熟,就是分別苦、樂、捨之後而生的「愛非愛分別緣起」。因為「愛非愛分別緣起」的力量,愛緣起支熏習非與自己同一相續的「因位識」,兩別渾然無別而成為「果位識」 ,就是能攝持一切法果相。它是一切法的能生因,就是因相。而它的自相已含在因果二相當中。「因果」從它的作用變化上說,「自相」從它的渾然一體上說。果位識能遍攝三界,能成為一切趣中的一切有情自體。那自體就是名色緣起支為本而顯現的十八界,所以十八界也是心。正如《般若心經》:「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十八界空無自性。 《稻稈經》云:「受緣愛。」又云:「於受耽著者為愛。」意思是由於耽著於第七支之苦樂等受緣起的因緣,引發了第八支緣於苦、樂、捨任一的愛緣起。 在五分生死圖中,借飲酒之喻來表達第八支愛緣起,就像圖中飲酒的人,當享受到酒味時,自然生起貪酒之心,使心散亂於酒,同樣的,由於貪愛的幻覺心貪著於事物,引發欲獲、欲離、欲求等,使相續憂惱。
…
continue reading
1252 епізоді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