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додаток Podcast
Переходьте в офлайн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програми Player FM !

止觀禪修 十二緣起 (四十二)

1:27:09
 
Поширити
 

Manage episode 414853797 series 3276337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十二緣起 (四十二) 愛緣起支 定覺法師 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 更互為果性, 亦常為因性。 說到最初「潤澤」,就是指與⾃同⼀重緣起所攝的能引業的「習氣」,最初潤澤就說明是「愛緣起⽀」,然後一直發展成是強⽽有⼒,決定有下一生,出⽣後有的這種情況。所以, 最初去潤澤業習氣的就是在⼗⼆緣起第八⽀愛⽀。它是如何去潤澤業習氣呢︖就是藉由去耽著與⾃非同⼀重緣起所攝的三受隨⼀,藉由這樣來潤澤業習氣。 ⼀般來說貪欲與愛同義。而愛緣起⽀可以分為欲愛、怖畏愛以及後有愛這三種。 欲愛就是欲求能夠獲得快樂之貪欲;怖畏愛是欲求能夠遠離苦之貪欲;後有愛是貪著異熟蘊之貪欲。 這裡說的「貪著異熟蘊」所指的是來世「異熟蘊」。因為是來世的異熟蘊,所以,可以肯定是「後有」,對於貪著「後有」的貪欲。 在三世的十二因緣中,以「諸法互為因果」,來說明一切法的緣起。這所說的「緣起」是極為微細甚深,不但微細到世間粗心不能了達,而它的甚深,凡夫淺慧也不能窮究。 而愛緣起支中的緣起,構成了有多種不同的意思,但歸納起來有兩種:自性分別緣起、愛非愛分別緣起。 (1)自性分別緣起:這裡的「自性」是指諸有法的自體,如你、我、他。 而「因位識」為你、我、他一生又一生的因緣性,彷如種子一樣。而因位識中,有各各不同的諸法,所以有各各不同的因性存在,因此亦有種種不一樣的「諸法生起」。 假如說世間唯有一法一種子為因,那就無法說明這現實種種有法的差別的現象。無始以來,在我們的相續中就受著種種諸法的熏習,所以能為種種有法自性能現起的緣起 。而愛緣起支有「能緣性」,所緣種種法,一旦執持,便能「分別」熏習諸法,於是就能起現各各不同的你、我、他有情。 所以,一切人、事、物會有這樣的現象,從十二緣起支,就可以探研出他們是以「分別」而顯現出差別的現象。 再講一次,自性分別是指諸法各各差別的自體。這各各的差別自體,是由於因位識被愛緣起支熏習,而構強而有力的集氣。因位識有非常多,所以未來能分別顯現出諸法自性的種種。 (2)愛非愛分別緣起: 在果位識時,我們會隨著強而有力的集氣而入胎,亦即是所謂的「自體」,也就是名色所構成的色心二法。這名色緣起支所生起的自體也稱為「具心者」,「具心者」在善趣、惡趣之中,可以分為「愛」和「非愛」。可愛的,就是由善業所感得的善趣自體;而不可愛的,就是由惡業所感得的惡趣自體。 能夠分別說明這種種差別自體的原因,就是十二支緣起中的「愛緣起支」。 所以,因為有愛緣起支而構成的種種業感差別,所以便有三界六道四生等有情,他們亦具有種種差別而各各自體不同。唯識學派把這種「自性分別緣起」及「愛非愛分別緣起」合稱為「賴耶緣起」,又把整個十二支緣起稱為「業感緣起」。 但中觀宗則認為,他們口中的這二種緣起,實際上都只是建立在相續識之上。用唯識宗的說法,就是一切法皆依賴耶而起,而就在這阿賴耶上建立二種緣起的差別。雖有二種緣起,但它們是統一而不是對立的。 所以,一切根身器界的構成,可以分兩類:一是差別不同的「自性」, 另一是能夠令質料成為「自體」的組合力量。 就好像將軍與士兵之間,缺少了任何一方都難以成為軍隊。眾生也是這樣,「因位識」與「愛緣起支」缺一不可,「因位識」就是名言熏習,「愛緣起支」就是能構成有緣起支的熏習力量,亦即是之後的業力集氣。 我們的識當中,有各式各樣的「因位識」,也就是所謂的名言種子。當現起了某一自體,其他的「因位識」還是存在,這一點與遺跡的講法一樣。但因缺少了配合的「愛緣起支」,所以暫時不能發現。 外道不明緣起正理,所以生起種種錯誤分別執著。 (1) 數論師妄執「自性」為萬有的生起「因」。 數論的自性:是指智慧的本源,所以自性之意識是一種本質,並不是被生出來的東西。這一自性與身體心靈、或感官上的我截然不同。是「我」以外的整個之客觀存在的主體,並且是一個永恆的。 在世間之流動中,它只能是一旁觀者,亦稱為「總主」,但不會作出任何干預。 以數論派來說,我們各種見聞覺知,都是自性的變化。雖然沒有人看到有自性,但他們確定自性是有的,理由是:「如果沒有自性,現象是無法安立的。」 亦因為能見聞覺知這些現象,所以可以推論出有自性的存在。而我們將自性與自我混合為一,被見聞覺知的現象所左右,所以才會輪迴。他們認為透過他們的修行,看到自性就能得到解脫。除此之外一切皆是虛幻的。 所以數論派認為「自性」是世界的第一因,它的變化只是為了滿足自我,而不是為了別的自身目的。 自性由三種成分構成,即是三德。此三要素沒有任何屬性,它們是從苦、樂、不苦不樂三者推論出來的。但因為苦、樂與不苦不樂,在不同之情形下, 有人會感到喜歡,亦有人會感到不喜歡,或無所謂喜歡與不喜歡三種感覺。所以沒有任何屬性。 他們認為自性是永恒不死的超越,但會受無明的影響,當身、受、意識被無明掩蔽,自性三德失衡,失去自性與非自性之我的辨別力,我們便會依非我的感受去確立此受便是我之的錯誤認知。例如當我們的身體被刺傷時,便會感到疼痛與不快,因而不能分別自性與身體之不同。因此,在心靈中之苦與樂等受能否影響到自性,完全取決於我們能否把自性與自我清楚地加以辨別。只要一旦認知自性與自我之分別,自性便能在苦樂、生死中解脫,完全停止遭受無明之影響。於是,自性便安住於超然的旁觀者地位,擺脫了一切痛苦、境界,並獲得了內心的自由。 當然,他們都認為,這有賴於長期的禪修訓練,不斷思惟自性是眞理、是永恆,能超越時間、因果,是不生不滅之常、樂、我、淨。所以數論派認為,當三德互相依存並平衡時,自性處於原初狀態便是解脫。但當三德的平衡被打破時,即由某德支配其他兩德時,自性就開始演化或轉變而成輪回。 思考題:從以上數論派的講法,他們與佛教十二因緣的提倡,有什麼相違的地方?
  continue reading

1252 епізодів

Artwork
iconПоширити
 
Manage episode 414853797 series 3276337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十二緣起 (四十二) 愛緣起支 定覺法師 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 更互為果性, 亦常為因性。 說到最初「潤澤」,就是指與⾃同⼀重緣起所攝的能引業的「習氣」,最初潤澤就說明是「愛緣起⽀」,然後一直發展成是強⽽有⼒,決定有下一生,出⽣後有的這種情況。所以, 最初去潤澤業習氣的就是在⼗⼆緣起第八⽀愛⽀。它是如何去潤澤業習氣呢︖就是藉由去耽著與⾃非同⼀重緣起所攝的三受隨⼀,藉由這樣來潤澤業習氣。 ⼀般來說貪欲與愛同義。而愛緣起⽀可以分為欲愛、怖畏愛以及後有愛這三種。 欲愛就是欲求能夠獲得快樂之貪欲;怖畏愛是欲求能夠遠離苦之貪欲;後有愛是貪著異熟蘊之貪欲。 這裡說的「貪著異熟蘊」所指的是來世「異熟蘊」。因為是來世的異熟蘊,所以,可以肯定是「後有」,對於貪著「後有」的貪欲。 在三世的十二因緣中,以「諸法互為因果」,來說明一切法的緣起。這所說的「緣起」是極為微細甚深,不但微細到世間粗心不能了達,而它的甚深,凡夫淺慧也不能窮究。 而愛緣起支中的緣起,構成了有多種不同的意思,但歸納起來有兩種:自性分別緣起、愛非愛分別緣起。 (1)自性分別緣起:這裡的「自性」是指諸有法的自體,如你、我、他。 而「因位識」為你、我、他一生又一生的因緣性,彷如種子一樣。而因位識中,有各各不同的諸法,所以有各各不同的因性存在,因此亦有種種不一樣的「諸法生起」。 假如說世間唯有一法一種子為因,那就無法說明這現實種種有法的差別的現象。無始以來,在我們的相續中就受著種種諸法的熏習,所以能為種種有法自性能現起的緣起 。而愛緣起支有「能緣性」,所緣種種法,一旦執持,便能「分別」熏習諸法,於是就能起現各各不同的你、我、他有情。 所以,一切人、事、物會有這樣的現象,從十二緣起支,就可以探研出他們是以「分別」而顯現出差別的現象。 再講一次,自性分別是指諸法各各差別的自體。這各各的差別自體,是由於因位識被愛緣起支熏習,而構強而有力的集氣。因位識有非常多,所以未來能分別顯現出諸法自性的種種。 (2)愛非愛分別緣起: 在果位識時,我們會隨著強而有力的集氣而入胎,亦即是所謂的「自體」,也就是名色所構成的色心二法。這名色緣起支所生起的自體也稱為「具心者」,「具心者」在善趣、惡趣之中,可以分為「愛」和「非愛」。可愛的,就是由善業所感得的善趣自體;而不可愛的,就是由惡業所感得的惡趣自體。 能夠分別說明這種種差別自體的原因,就是十二支緣起中的「愛緣起支」。 所以,因為有愛緣起支而構成的種種業感差別,所以便有三界六道四生等有情,他們亦具有種種差別而各各自體不同。唯識學派把這種「自性分別緣起」及「愛非愛分別緣起」合稱為「賴耶緣起」,又把整個十二支緣起稱為「業感緣起」。 但中觀宗則認為,他們口中的這二種緣起,實際上都只是建立在相續識之上。用唯識宗的說法,就是一切法皆依賴耶而起,而就在這阿賴耶上建立二種緣起的差別。雖有二種緣起,但它們是統一而不是對立的。 所以,一切根身器界的構成,可以分兩類:一是差別不同的「自性」, 另一是能夠令質料成為「自體」的組合力量。 就好像將軍與士兵之間,缺少了任何一方都難以成為軍隊。眾生也是這樣,「因位識」與「愛緣起支」缺一不可,「因位識」就是名言熏習,「愛緣起支」就是能構成有緣起支的熏習力量,亦即是之後的業力集氣。 我們的識當中,有各式各樣的「因位識」,也就是所謂的名言種子。當現起了某一自體,其他的「因位識」還是存在,這一點與遺跡的講法一樣。但因缺少了配合的「愛緣起支」,所以暫時不能發現。 外道不明緣起正理,所以生起種種錯誤分別執著。 (1) 數論師妄執「自性」為萬有的生起「因」。 數論的自性:是指智慧的本源,所以自性之意識是一種本質,並不是被生出來的東西。這一自性與身體心靈、或感官上的我截然不同。是「我」以外的整個之客觀存在的主體,並且是一個永恆的。 在世間之流動中,它只能是一旁觀者,亦稱為「總主」,但不會作出任何干預。 以數論派來說,我們各種見聞覺知,都是自性的變化。雖然沒有人看到有自性,但他們確定自性是有的,理由是:「如果沒有自性,現象是無法安立的。」 亦因為能見聞覺知這些現象,所以可以推論出有自性的存在。而我們將自性與自我混合為一,被見聞覺知的現象所左右,所以才會輪迴。他們認為透過他們的修行,看到自性就能得到解脫。除此之外一切皆是虛幻的。 所以數論派認為「自性」是世界的第一因,它的變化只是為了滿足自我,而不是為了別的自身目的。 自性由三種成分構成,即是三德。此三要素沒有任何屬性,它們是從苦、樂、不苦不樂三者推論出來的。但因為苦、樂與不苦不樂,在不同之情形下, 有人會感到喜歡,亦有人會感到不喜歡,或無所謂喜歡與不喜歡三種感覺。所以沒有任何屬性。 他們認為自性是永恒不死的超越,但會受無明的影響,當身、受、意識被無明掩蔽,自性三德失衡,失去自性與非自性之我的辨別力,我們便會依非我的感受去確立此受便是我之的錯誤認知。例如當我們的身體被刺傷時,便會感到疼痛與不快,因而不能分別自性與身體之不同。因此,在心靈中之苦與樂等受能否影響到自性,完全取決於我們能否把自性與自我清楚地加以辨別。只要一旦認知自性與自我之分別,自性便能在苦樂、生死中解脫,完全停止遭受無明之影響。於是,自性便安住於超然的旁觀者地位,擺脫了一切痛苦、境界,並獲得了內心的自由。 當然,他們都認為,這有賴於長期的禪修訓練,不斷思惟自性是眞理、是永恆,能超越時間、因果,是不生不滅之常、樂、我、淨。所以數論派認為,當三德互相依存並平衡時,自性處於原初狀態便是解脫。但當三德的平衡被打破時,即由某德支配其他兩德時,自性就開始演化或轉變而成輪回。 思考題:從以上數論派的講法,他們與佛教十二因緣的提倡,有什麼相違的地方?
  continue reading

1252 епізодів

Усі епізоди

×
 
Loading …

Ласкаво просимо до Player FM!

Player FM сканує Інтернет для отримання високоякісних подкастів, щоб ви могли насолоджуватися ними зараз. Це найкращий додаток для подкастів, який працює на Android, iPhone і веб-сторінці. Реєстрація для синхронізації підписок між пристроями.

 

Короткий довідни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