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додаток Podcast
Переходьте в офлайн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програми Player FM !

俱舍論372 (分別賢聖品第六)

52:55
 
Поширити
 

Manage episode 410728736 series 3276337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俱舍論372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淨道沙門性 有為無為果 此有八十九 解脫道及滅 淨是指無漏,所以淨道即是指無漏道。而偈頌沙門的性,就是指無漏道。 雖然我們暫時還沒有證得無漏道,但是我們是朝向沙門道的沙門,沙門即是「勤息」的意思,意思是能勤力地去息煩惱。沙門原義為能捨離世間貪愛、斷除種種不善之惡法、已滅除有漏的染污。 所以,佛教歸根到底都要斷煩惱,離開了斷煩惱的便不是佛教。佛教不提倡治病驅鬼,亦不談玄說妙,只談解脫生死。而最標準的佛法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 承許這「三法印」的決定是佛教,就好像「承許三寶以外沒有其它歸依處」的便是佛教徒一樣 ,這裡無漏道是勤力精進地斷煩惱,我們花那麼多氣力聞思修,就是要求無漏道、斷煩惱。外道不但不斷五欲煩惱,他們還不斷追求五欲煩惱。 「有為無為果」 沙門的果可以分為兩種,即有為果,及無為果。 因為解脫道是有為法,所以解脫道的果是有為的果,這個很容易理解。 但什麼是無為果呢?「擇滅」。 「解脫道」、「擇滅」這兩個是一起的,得解脫道便證擇滅。從無為果那方面來說,所證的是擇滅。而從有為的方面來說,無間道之後的解脫道是它的有為果。 「此有八十九,解脫道及滅」 無漏的解脫道,一共有八十九。修道得的無漏解脫道,一個地是九品,合共是九九八十一品。 還有見道八忍八智,八個忍是無間道,八個智是解脫道,八十一加八,加起來便是八十九。有為的無漏解脫道有八十九個,所以證得的擇滅當然也是八十九。因為沙門的性是無漏道,所以有為的沙門果,即是無漏的解脫道有八十九種,證到的擇滅也有八十九品。 見道的時候,八忍八智,八個無間道、八個解脫道。 苦法忍,無間道,苦法智,解脫道;苦類忍,無間道,苦類智,解脫道…… 所以合共有八個解脫道。而修斷的煩惱,九九八十一品,也是八十一個無間道,八十一個解脫道,八十九個解脫道。 無間道是斷煩惱的淨道,只能稱為沙門性;解脫道是無間道的果,才可以稱沙門果。因為解脫道也是無漏道,所以也可以稱為沙門性。 從無漏道斷煩惱的這一方面看,它是沙門性。從無間道的果來說,它是沙門果。無間道是因,它的等流果是解脫道。解脫道既是果,又是性。擇滅是無為的沙門果體,不能作沙門性,只是沙門果。 無間道也好,解脫道也好,都是無漏道,都稱為沙門性。而無間道只能是沙門性,解脫道既是沙門性也是沙門果。而擇滅唯沙門果,因為它是離系士用果,所以只是沙門果。 五因立四果 捨曾得勝道 集斷得八智 頓修十六行 安立四果有五個因素。 一、「捨曾得道」,捨棄過去得到的道,得新的聖道。即是把以前的果道或者向道捨掉,而得後邊殊勝的道。正如兩隻腳在地上,決定要一個腳提起來,才能往前走,如果兩個腳死板板釘在那裡,那你怎麼往前走呢?要前進,決定要捨過去的向道或者果道。 預流果之前沒有果,只有預流向,把向捨掉。其餘三果,即二果、三果、四果,要得二果的時候,要把前面的預流果、一來向捨掉;得三果的時候,把二果、三果向捨掉;得四果的時候,把三果、四果向捨掉。 第二,「得勝道」,便要得到一個比前面更殊勝的道。二果來說,把初果二果向捨掉,得到二果,比前面的殊勝;三果來說,比前面的二果、三果向殊勝;阿羅漢比三果要殊勝。 第三,「總集斷」。斷是無為法,這是擇滅。把前面的斷合攏來,「總集斷」,一個總的斷。預流果,前面見道本來是八忍八智,證了七個擇滅,最後道類智,第八個擇滅來的時候,把它合攏來,這樣叫總集斷。 得果的時候,起一類的勝得,把前面所有擇滅總起來得到。不是一個得得到很多的擇滅無為,是一類屬於果的勝得。 第四,「得八智」,四個法智: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四個類智:苦類智、集類智、滅類智、道類智。四個法智、四個類智都得到,可以是法俱得,也可以法後得。 第五,「頓修十六行」,頓時能修十六個行相。無常苦空無我、因集生緣、滅靜妙離、道如行出,這十六行相一下子都能修起來的。 於初、二、三、四果,都具足這五個因素。其餘的不具足,所以不能安果。 有的注解把所有的煩惱分為兩種,見所斷的和修所斷的。預流果把見所斷的斷完,見所斷的八十八使的擇滅全都得到,安立一個果。而修所斷的安立三個果。欲界的煩惱重,難斷,分兩個,即二果、三果。 欲界的煩惱分九品,把重的三分之二的六品斷掉,本來是很厚的貪瞋痴轉薄,安一來果,薄貪瞋痴。欲界的後三品全部斷掉,超過欲界,安立三果。上界都是定地,煩惱不重,八地總的安一個阿羅漢果。所以在那麼多的擇滅得裡邊,只選擇這四個。也不是隨便安的。
  continue reading

1252 епізодів

Artwork
iconПоширити
 
Manage episode 410728736 series 3276337
Вміст надано 定覺法師. Весь вміст подкастів, включаючи епізоди, графіку та описи подкастів, завантажується та надається безпосередньо компанією 定覺法師 або його партнером по платформі подкастів. Якщо ви вважаєте, що хтось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ваш захищений авторським правом твір без вашого дозволу, ви можете виконати процедуру, описану тут https://uk.player.fm/legal.
俱舍論372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淨道沙門性 有為無為果 此有八十九 解脫道及滅 淨是指無漏,所以淨道即是指無漏道。而偈頌沙門的性,就是指無漏道。 雖然我們暫時還沒有證得無漏道,但是我們是朝向沙門道的沙門,沙門即是「勤息」的意思,意思是能勤力地去息煩惱。沙門原義為能捨離世間貪愛、斷除種種不善之惡法、已滅除有漏的染污。 所以,佛教歸根到底都要斷煩惱,離開了斷煩惱的便不是佛教。佛教不提倡治病驅鬼,亦不談玄說妙,只談解脫生死。而最標準的佛法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 承許這「三法印」的決定是佛教,就好像「承許三寶以外沒有其它歸依處」的便是佛教徒一樣 ,這裡無漏道是勤力精進地斷煩惱,我們花那麼多氣力聞思修,就是要求無漏道、斷煩惱。外道不但不斷五欲煩惱,他們還不斷追求五欲煩惱。 「有為無為果」 沙門的果可以分為兩種,即有為果,及無為果。 因為解脫道是有為法,所以解脫道的果是有為的果,這個很容易理解。 但什麼是無為果呢?「擇滅」。 「解脫道」、「擇滅」這兩個是一起的,得解脫道便證擇滅。從無為果那方面來說,所證的是擇滅。而從有為的方面來說,無間道之後的解脫道是它的有為果。 「此有八十九,解脫道及滅」 無漏的解脫道,一共有八十九。修道得的無漏解脫道,一個地是九品,合共是九九八十一品。 還有見道八忍八智,八個忍是無間道,八個智是解脫道,八十一加八,加起來便是八十九。有為的無漏解脫道有八十九個,所以證得的擇滅當然也是八十九。因為沙門的性是無漏道,所以有為的沙門果,即是無漏的解脫道有八十九種,證到的擇滅也有八十九品。 見道的時候,八忍八智,八個無間道、八個解脫道。 苦法忍,無間道,苦法智,解脫道;苦類忍,無間道,苦類智,解脫道…… 所以合共有八個解脫道。而修斷的煩惱,九九八十一品,也是八十一個無間道,八十一個解脫道,八十九個解脫道。 無間道是斷煩惱的淨道,只能稱為沙門性;解脫道是無間道的果,才可以稱沙門果。因為解脫道也是無漏道,所以也可以稱為沙門性。 從無漏道斷煩惱的這一方面看,它是沙門性。從無間道的果來說,它是沙門果。無間道是因,它的等流果是解脫道。解脫道既是果,又是性。擇滅是無為的沙門果體,不能作沙門性,只是沙門果。 無間道也好,解脫道也好,都是無漏道,都稱為沙門性。而無間道只能是沙門性,解脫道既是沙門性也是沙門果。而擇滅唯沙門果,因為它是離系士用果,所以只是沙門果。 五因立四果 捨曾得勝道 集斷得八智 頓修十六行 安立四果有五個因素。 一、「捨曾得道」,捨棄過去得到的道,得新的聖道。即是把以前的果道或者向道捨掉,而得後邊殊勝的道。正如兩隻腳在地上,決定要一個腳提起來,才能往前走,如果兩個腳死板板釘在那裡,那你怎麼往前走呢?要前進,決定要捨過去的向道或者果道。 預流果之前沒有果,只有預流向,把向捨掉。其餘三果,即二果、三果、四果,要得二果的時候,要把前面的預流果、一來向捨掉;得三果的時候,把二果、三果向捨掉;得四果的時候,把三果、四果向捨掉。 第二,「得勝道」,便要得到一個比前面更殊勝的道。二果來說,把初果二果向捨掉,得到二果,比前面的殊勝;三果來說,比前面的二果、三果向殊勝;阿羅漢比三果要殊勝。 第三,「總集斷」。斷是無為法,這是擇滅。把前面的斷合攏來,「總集斷」,一個總的斷。預流果,前面見道本來是八忍八智,證了七個擇滅,最後道類智,第八個擇滅來的時候,把它合攏來,這樣叫總集斷。 得果的時候,起一類的勝得,把前面所有擇滅總起來得到。不是一個得得到很多的擇滅無為,是一類屬於果的勝得。 第四,「得八智」,四個法智: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四個類智:苦類智、集類智、滅類智、道類智。四個法智、四個類智都得到,可以是法俱得,也可以法後得。 第五,「頓修十六行」,頓時能修十六個行相。無常苦空無我、因集生緣、滅靜妙離、道如行出,這十六行相一下子都能修起來的。 於初、二、三、四果,都具足這五個因素。其餘的不具足,所以不能安果。 有的注解把所有的煩惱分為兩種,見所斷的和修所斷的。預流果把見所斷的斷完,見所斷的八十八使的擇滅全都得到,安立一個果。而修所斷的安立三個果。欲界的煩惱重,難斷,分兩個,即二果、三果。 欲界的煩惱分九品,把重的三分之二的六品斷掉,本來是很厚的貪瞋痴轉薄,安一來果,薄貪瞋痴。欲界的後三品全部斷掉,超過欲界,安立三果。上界都是定地,煩惱不重,八地總的安一個阿羅漢果。所以在那麼多的擇滅得裡邊,只選擇這四個。也不是隨便安的。
  continue reading

1252 епізодів

Усі епізоди

×
 
Loading …

Ласкаво просимо до Player FM!

Player FM сканує Інтернет для отримання високоякісних подкастів, щоб ви могли насолоджуватися ними зараз. Це найкращий додаток для подкастів, який працює на Android, iPhone і веб-сторінці. Реєстрація для синхронізації підписок між пристроями.

 

Короткий довідник